《态度》—— 书摘
- Author: 吴军
- Publisher: 中信出版社
- Publish Date: 2018-11
在和子女沟通时,我有四个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明确子女不是家长的私有财物,而是上天给父母带来的最好的礼物,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需要尊重。有了这个前提就能够平等地进行沟通。坦率地说,我对中国文化中一些强调长辈为大的思想持否定看法。这种倚老卖老的态度,是两代人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主要原因。
Comment:结合最近看的蒙特梭利、瑞吉欧以及IB的教育理念材料,都在试图引导孩子按照内生的动力学习成长,而非按照家长和老师既定的大纲逐个攻关。
其实两种方式都能教出好孩子。
前者的风险在于如果孩子内在驱动力不足,家长会后悔没有干预助推。但类比下驾校教练,帮着踩刹车可以,哪有帮着踩油门、换挡打方向还能教会开车的。
后者的风险在于有可能教出李玫瑾老师的案例……或许厌学了、出走了,或许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了。那时已经来不及放弃课外辅导班的投入来换回一个“好”人了。
2019-03-28
第二,虽然子女和自己在基因上有传承关系,但是不要将自己这辈子没有实现的愿望转嫁给子女,特别是要求他们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在子女面前,榜样的力量远远大于说教。自己以什么态度对待事物,对待他人,子女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习。
我非常赞同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2019-03-28
第三,同一件事,对不同人来说,给予的建议常常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没有绝对好和不好的建议,只有适合和不适合的。
第四,沟通需要是双向的,很多时候,倾听孩子的想法比发表意见更重要。在一些问题上,孩子的想法不仅很合理,而且能够给长辈带来很多启发。我在和孩子们沟通的过程中,也在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想法。
2019-03-28
快乐和财富多少的关系并不大,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谐产生快乐。快乐来自人自然天性的释放。孤独的人是很难快乐的。当一个人在外面承担的义务很重,权势地位很高时,就更需要提高内心的修养,这样才能保持快乐。
我自认为还是一个充满快乐的人。回想一下,我除了有一个乐观的天性,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得还算好。
第一,不断地接受教育,与时俱进。
第二,有理想,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第三,与人相处共事,尽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第四,看透人生。
2019-03-28
幸福需要基本保障。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给自己留一笔应急的积蓄,以便让你做事没有后顾之忧。
生命通过基因传承而延续,这是幸福感最根本的来源之一。
当我们得知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世界带来或多或少的正面影响时,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为什么很多美国人会给学校捐钱?因为通过向学校医院捐款,他们能看到自己的钱,在宽度、深度和长度上更多地影响未来。
2019-03-28
一群年纪相仿的人在小时候没有太大差距,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分化。有些人遇到一些困难,或许在别人的帮助下克服了,或许自己克服了,总之把问题解决了,那么他就往前走了。另一些人,或许因为没有人帮助,也没有人告诉他们需要克服困难,总之退缩了,也就在原地停留了。这样的事情其实每天都会发生,态度不同,结果不同,日积月累,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因此,我们决定让你弹琴不仅是练习一种技艺,更多的是通过这个过程,让你知道怎么挑战自己做一些自己不太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时间长了,你做事情就不会仅仅是随性,而是有目的,有主动性了。
Comment:每个秋季学期必修3000米就是训练克服极限的过程。
2019-03-28
我一直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需要做成几件事,并且通过这些成功的过程,学会取得成功的方法。一个人,如果做一件事情失败了,虽然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但是第二次哪怕他离成功再近,都有可能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人只有成功过一次,才更容易成功第二次、第三次。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2019-03-28
学习钢琴是为了愉悦自己,并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因此我从来不让你走什么捷径。
Comment:学钢琴不必有什么功利的目的,实际上现在已经完全竞争了,不比其他道路简单。
有时候会看见很多牛人会弹琴,莫要以为是学了琴所以牛。99%的可能性要么是颠倒了因果,要么是误以为相关。
前两天师姐在二代群里说了一段,收藏+分享:
“我觉得就是你们本来就厉害,弹不弹琴都厉害。这些年被你们这些牛人在地上摩擦之后的结论就是:牛人恒牛,各方面牛,全方位牛。我这种信息处理bandwidth较小的不适合同时做很多事(比如好好干活+好好推娃+培养爱好+收拾房子做家务。。。当然生活里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说这个组合里我只能选一个做,任选两个都会挂)但是牛人可以能赚会花,工作推娃两不误,个人爱好全家出游两开花,房子收拾得像花园,做饭堪比米其林。哎……”
2019-03-28
柏拉图认为,音乐是“教养的和谐、灵魂的完善、激情的中和”。
2019-03-28
在任何时候,“最好是更好的敌人”,或者说,任何进步都比没有进步好。
2016年底两党的(禁枪)方案,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甚至可以说。共和党的方案是民主党的方案的子集,至少双方都同意有不良记录的人不能拥有枪支。如果能达成这样一个折中协议,总比没有结果好。但是双方都希望自己的诉求全部得到满足,最后的结果却是什么诉求都满足不了。
在谷歌内部,大部分产品的改进都是渐进式的。缺一些功能的新版本让人不舒服!我们的做法是不等,因为可能永远没有完美的时候。将一个比原来好一点儿的版本按时提供给用户!总比为了追求一个完美的版本,最后什么都提供不了好得多。
Comment:做产品有很多不同的需求,来自不同的销售渠道和用户。如果没有任何一方妥协,全部的需求都必须得到满足,最后的结果会是极长的产品开发时间,在此期间什么需求都满足不了。
2019-03-28
很多时候,我们从小养成的很多习惯,最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比如,一个孩子从小在学数学时,开始的时候觉得内容简单,喜欢跳步骤;为了着急做完,字迹写得太潦草;为了省纸,草稿纸上和作业本上写得密密麻麻。这些一开始只是孤立的行为,但是时间一长,就形成习惯了。等到上中学时内容稍微深一点儿,跳步骤就时不时会出错。当然,99%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根本问题,简单地用粗心来解释。字迹写得潦草,最后连自己也看不清,5抄着抄着就变成了3。在纸上写得密密麻麻的人,考试回过头检查的时候,找一个数字、步骤或者公式,半天找不到,眼见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人就难免紧张慌乱,能做出来的题也难免做错。有这些习惯的人,再努力也学不好数学。再过一段时间,他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水平了,性格也开始变了。然后,他可能就会放弃学习数学甚至所有科学课程。于是,他的命运在一开始,就被一个不好的做事方法和行为决定了。
2019-03-31
还有一些人,包括很多美国的亚裔家长,自己受到变相的歧视,在单位里升迁遇到阻力,就认命了,不争取自已应有的权利,相当于挨了一巴掌从此认怂。回到家后,他们把压力给了自己的孩子。他们的逻辑是“爸爸、妈妈没本事,你要好好读书,将来上了常青藤大学就有出息了”。现实情况却是,在美国,如果个族裔自己不争取权益,孩子书读得再好,和其他族商相比,依然没有机会,申请大学的时候依然会受歧视。因此,我一直坚持,要想让亚裔真正得到公平的待遇,就要从自身开始,积极参与政治,坚决反对各种AA(平权)议案,并且在选举中一致反对任何支持平权议案的候选人,以达到影响美国的大学录取的目的。当然,这条路走起来非常漫长,但是必须开始走,因为行动最终决定命运。很多亚商家长回避问题,只知道在家辅导孩子。他们的孩子,很多是你的同龄人。事实上,等这些孩子成了学霸,上了好大学,会发现自己依然没有机会。
2019-03-31
不妨选一点儿人文课程,开阔一下眼界,增加点儿见识。现在你在MIT选课很容易,等你真的离开学校,那些人文课程反而学不到了,倒是那些专业课,将来学习的机会很多。
人文课程有什么用?我觉得主要是让人的眼界开阔一些,格局大一些,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些专项技能的学习上。从MIT毕业,我希望你能从大处着眼,在境界上超过同龄人,而不仅仅是技能比他们高。
Comment:高中到大学期间读了一些哲学、经济学和少量心理学是多么正确的选择。
每年读三本书,感觉什么都记不住。
每年读三十本书,感觉很多内容反复出现,彼此呼应。
像巴菲特那样每天五六个小时读书,结果就是周围人惊叹这个硬盘怎么存不满,能记住那么多知识。
一个领域的难题,用其他领域,尤其是物理、生物、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去尝试解决,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2019-03-31
凯鹏华盈的主席约翰杜尔判断是否投资的原则和很多人不同,他不是简单地以赚钱为目的,而是看看投资能否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杜尔在考察创业项目时经常这样问创业者:“假如我们认可了你的想法,按照你希望的金额给你投资,你能否告诉我两年后世界会因此有什么不同吗?”如果一个创业者说“我会比现有的人,或者现有的公司做得更好”,杜尔是不认可的。做得更好这件事,现有公司自己改进提高就可以做到,并不需要行业里再增加一个重复的竞争者。
Comment:2017年我们在制定绩效考核的加分项时,恰恰是在关注影响力:提名加分的事件,影响多少人、影响多大、影响多久,决定了加分的多少。
没能让大家的工作围绕这个评价方法展开,是我的工作陷入了局部,没找准重心。
2019-03-31
拿破仑自己总结一生的成就时,最为自豪的就是这部法典。他在临终前,不无感慨地说:“我一生40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拿破仑的成就在于,他在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确立一个资本主义的现代国家上,而不只是军功和征服,或者说他追求的是帝道而不是霸道。
2019-03-31
德国人会说,“生活是具体的,不要泛泛地谈这个概念,到底各国贪腐情况怎么样,中国有多严重,美国有多严重,其他国家又有多严重,拿出来比一比就好了。同时,也不要静态谈这件事,10年前中国的情况是什么样,今天是什么样,社会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如果今天的情况比10年前好很多,即便有贪腐,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如果更严重了,那它就是问题”。
2019-03-31
关于教育的必要性,我们不妨从三个层面来看一看。
“教育改变命运”这种说法是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共识。
第二,如果一个人不愁温饱,甚至家里有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那么教育对他们是否还有必要?不仅有,而且更重要。看看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父母,他们很多也是学者,即使他们的子女不能获得诺贝尔奖,很多也是著名学者。相比之下,父母是著名企业家,子女也能成为著名企业家的,并不多见。中国的名臣曾国藩对后代说,依靠财富和官位是很难保证家族兴盛的,唯有教育可以,因此他希望后代不求做大官,而要多读书。
第三,讲讲退学创业。今天大家拿来作为退学创业成功例子的人主要有5个—盖茨、乔布斯、佩奇、布林,以及扎克伯格。虽然这几个人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但是接受的教育并不差。他们都是在找到了赚钱方法之后,才退学的,面不是在退学以后开始创业的。很多人把因果关系搞反了。
2019-03-31
孩子,如果你想获得10分的成绩,仅仅准备10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你可能要准备30分的努力。有时,我们看到某些人有一些运气,似乎偶然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其实,在这些运气背后,可能是30分的努力。
直到今天,我在做事情前,都是先假设自己将遇到比别人更坏的运气。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准备通常比别人充足,从外界来看,我才有些好运气。
2019-03-31
其次,我想和你谈谈你对自己的定位。进入MIT的93%的学生在之前的学校都是前5%的学生。今后,你们中只能有5%的学生能保持在5%的行列,有一半的人会排到后一半,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因此,不论你现在排在哪里,都不要太在意。如果我是你,我不妨把自己定位在这1000多名新生中70%的位置,也就是说定位在最后的30%。它可以让你有一个放松的心态,而并非不求上进。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你发现自己其实进入前50%,那么你就可以为自己感到高兴了。只要你每年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所进步,就可以了。很多时候,你并不需要关心是否能跳级,或者成为第一名。当你心平气和地完成每一件细小的工作时,你的位置自然而然会上升。
Comment:在一个群体里看自身的位置是否有进步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是巴菲特多次在访谈中提及的,他父亲教他的,由外在评价转为自成一套inner scorecard,始终坚持根据自己的原则来判断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或成功。
按外部评价取得成功,往往不如内在评价取得成功更接近幸福。外部评价也更容易随时间发生变化甚至产生矛盾,于是造成一些“空虚的成功者”。
2019-03-31
我非常赞赏这句话—“It’s nice to be great,yet it‘s great to be nice.”(成功固然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做个好人)如果一定要在成功和友善之间做出选择,我宁愿你选择友善。
2019-03-31
• 诚实,守信用;
• 勤勉,自律,谦虚;
• 友善,随和,也就是英语里所说的nice;
• 正直,公正。
只要能做到这4点,就是好孩子
2019-03-31
你们从记事起就不知道贫穷为何物,这是你们一生至今最大的欠缺。只有了解贫穷,才能让自己免于贫穷,才会有意愿让更多的人免于贫穷,让美国国父的理想变成现实。
2019-03-31
贫穷可以让一些人沉沦,却可以让一些人奋起。我从小学习的动力,便是将来有机会离开那个贫困的地方,更不要沦落到务农的地步。贫穷有贫穷的好处,使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分心。由于可以集中心思读书,才让我一辈子在学业上非常顺利。长大后,为了保证自己不再回到那种贫困的生活,即使我后来生活富裕了,依然不敢松懈,也不会像赌徒那样投机。
2019-03-31
一个人要摆脱贫穷,需要在主流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发展,但是穷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常常会遭受别人的白眼甚至被欺负。久而久之,他们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很多人又回到自己习惯的穷苦环境。我经常讲人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穷人和弱者,有时候你越保护,越照顾,反而会给他们贴上弱势的标签,把他们禁锢在原来的社会地位上。
2019-03-31
你一辈子会在很多时候感受到自己的“贫穷”,这时你是否还愿意融入一个更“富有”、更高层次的环境,就决定了你是否能够不断进步。很多人的进步到30多岁就停止了,只有很少的人一直能够坚持到老年。永远要承认自己的贫穷,不用担心别人的白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富有起来。做任何事情,谁都不是天生就能做好,做不好事情被人嘲笑是难免的。不能指望别人永远给你留情面,只有自己把事情做好,才是为自己保留情面唯一可行的方法。
2019-03-31
巴菲特说,钱是为了让你做想做的事,而不是为了让你无所事事。
2019-03-31
金钱有两个用途。
一是用来作为媒介,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通过投资赚更多的钱,或者用它支持一项事业来改变我们的世界。无论哪一种,这种花销都是有意义的。
二是用于享受生活,这方面的一些花销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无节制,不能无度。这个度,最关键的是量入为出。
2019-03-31
第一,永远不要觉得自己能够打败市场。也就是说,不要觉得自己的表现会比指数基金更好。
每年70%的基金的表现都不如标准普尔500指数,而在5-10年的时间里,80%的基金的表现要比市场差。
巴菲特在他的遗嘱中写明,他的遗产(捐赠之外),绝大多数要购买标准普尔500指数,可见他对这个指数的推崇。
至于为什么专业的投资人反而赢不过市场,你可以自己分析。我给你的一个提示是,任何试图打败市场的人,不是在挑战市场上的其他玩家,而是在挑战市场的有效性,也就是挑战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则。
2019-03-31
第二,对市场要有信心。股市会涨会跌,有时还会跌一大半,但是从有记载的历史来看,它依然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巴菲特最成功之处在于他永远相信股市在较长的时间里是往上走的。
2019-03-31
第三,虽然股市在下跌后总会涨回来,但是单一股票未必。
世界只有不死的商业,没有不死的公司。投资单一的股票,即使遇到明星公司,也未必能长期赚钱。
2019-03-31
第四,时间是你的朋友,而时机不是。
我经常和你说,耐心是成功的第一条要素,耐心在股市投资上也很重要。
聪明的投资人永远在股市上投资,而不是试图投机挑选最低点和最高点。
2019-03-31
基于上述4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投指数基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当然,一个人能做到这一条的前提是,要相信股市。把自己当傻子,做到股市涨也买,跌也买。
2019-03-31
巴非特午餐会讨论的内容中,最有价值的是这两点,希望你能记住一辈子:第一,不要进行过于冒险,会导致灭顶之灾的投资;第二,不要进行自己不懂的投资。
什么是过于冒险,会导致灭顶之灾的投资呢?巴菲特讲了两种—做空股票和使用杠杆投资。
做空股票的收益有限,但是风险无限大。由于经济是发展的,股票上涨是常态,因此亏钱也就变成常态。
伯克希尔一哈撒韦公司在过去半个世纪遇到过4次股票大跌的情况,有两次超过50%,两次接近50%。如果该公司多加了哪怕一倍的杠杆,就已经“见外婆”4次了。
在投资中,严于律己和恪守原则比聪明与专业知识更重要。
人通常不会在一开始就做自己不懂的事,但是当一个人在一些领域获得一点儿成功时,就会觉得自己无所不懂,无所不能,然后做很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最后一败涂地。
和巴菲特一同吃饭的D伯伯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他的公司为了树立品牌,从每年投入几亿元到现在投入几十亿元做广告。这自然养肥了一些广告公司。这时,他手下的一些高管就建议,与其让广告公司赚钱,还不如自己成立一家广告公司,或者收购一家。D伯伯并不认可这个建议,认为自己办广告公司定会办砸,因为他不懂这个行业。高管和他据理力争,那些人说:“您怎么就肯定我们办不好呢?或许我们能够学习,能够办好。”D伯伯解释道:“我确实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办好,但我知道一定会是一个失败的结果。因为如果你们的逻辑成立,今天世界上是大的广告公司应该是可口可乐广告公司,或者宝洁广告公司,但结果不是,这必然有原因。”这个非常特别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他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智慧。D伯伯一生只做他看得懂的事。
2019-03-31
我和哈佛、耶鲁的一些教授,以及后来比较有成就的毕业生聊过,上这样的大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们给我的比较一致的回答是,能做一些对社会比较有影响力的事,而不是以挣钱多少来衡量。换句话说,在美国,衡量精英的标准不是钱和学历,而是影响力。
2019-03-31
能挣到大钱的关键在于要捡西瓜,不要捡芝麻。因此,做一万件小事,时间花得不少,效果未必抵得上一件大事。
雅虎公司在它规模最大的时候,几乎涉足了互联网所有的领域,提供的服务多得不得了,数都数不过来,但是没有一个是世界第一,很多服务流量和赢利能力非常有限,都是一些小芝麻。最后加起来,还不如谷歌一个广告产品的收入高。
在中国,有不少类似综合体的公司,看到别人在哪个行业赚了钱,自己也要涉足,最后分到芝麻大一点儿的市场份额,得不偿失。这些公司,人数是腾讯或者阿里巴巴的几十倍,市值却只有它们的几分之一。
2019-03-31
如下行为,都属于捡芝麻,比如:
为了拿免费的东西打破头;
为了省一两元的打车钱,在路上多走10分钟;
为了抢几元钱的红包,三五分钟一直盯着微信;
为了挣几百元的外快,上班偷偷千私活;
为了在黑色星期五抢东西不睡觉为了一点儿折扣跑5家店,或者在网上比价两个小时。
有这样行为的人不大气。
2019-03-31
任何专业人士,根据能力贡献,都可以仿照朗道的方法分成5个等级,比如对于工程师,我是这么分的:
第五级:能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工程工作;
第四级:能指导和带领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响力的工作;
第三级:能独立设计和实现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第二级:能设计和实现别人不能做出的产品,也就是说他的地位很难被取代;
第一级:开创一个产业。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能力水平上晋升一级,不仅贡献多10倍,所做的事情的影响力,包括自己的收入也常常多10倍。做5件5级的事,花的时间可能比做一件三级的事要多,但是收益和影响只有后者的5%。因此,捡西瓜的关键在于能够让自己承担高级别的任务。
2019-03-31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说过,“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交情”。
2019-03-31
周国平也写了一些颇有哲理性的散文,其中有一篇是这样写的。
人一出生,其实就是在往死亡的道路上走,所有的人都排着队慢慢往前走,道路的尽头就是人生的终点。这样的场景有点让人感到凄凉。这时,有些男女开口了,他们说反正都是要往前走,要走到那个地方,这中间我们说说话,玩要玩要,做做游戏吧。很多人觉得讲得有道理,便响应起来,于是整个队伍就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周国平先生的眼里,人生就是这样一条单行的不归路。在这个过程中,男女之间的交往、爱情、婚姻,使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了,否则这个世界就是死寂一般。在我看来,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浪漫的爱情,就是冰冷、毫无生机的。浪漫的爱情使生活有了意义,人不再是一个个走向死亡的个体,而被赋予了炽热的生命。
2019-03-31
领导力不像很多其他能力那样,可以清晰地定义,并且很容易锻炼,它比较抽象,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有两方面最重要,也相对比较容易训练。
第一是组织和工作能力,一件事交给你,你能否将它分解,组织大家完成。
第二是团结大多数人,让每个人能够各尽其才,发挥作用。
亚洲很多企业都维持不过一代人的时间,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创始人只相信自己的孩子和亲信,以致对他们的错误故意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相比之下,美国的企业能够让职业经理人发挥自己的能力,反而能做到基业长青。
今天和你说这些,是想提醒你对人不要有洁癖,非自已的同类就不接受。等离开学校后,你会发现很多人和自已不一样,争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是你将来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你将来有幸成为一个领导,对同事,对下属,千万不能有洁癖,要注意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2019-03-31
怎样区别好人和小人呢?根据经验和教训,我总结了三点体会,不妨分享给你。
第一,善良的人会从你的最大利益上对你好,而小人,因为有自己非常自私的目的,他们利用你的一个(或者几个)弱点,让你获得一些局部的小利益,但是从长远来讲,却会损害你的最大的、最根本的利益。
第二,看待一个人,不要只看他对你如何,还要看他对待周围的人如何。
第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看一个人周围都是些什么人,就能从侧面了解这个人。如果一个人周围都是一些高尚的人,他们自己也通常是君子。如果他们周围都是些道德沦丧的人,他们也一定好不到哪儿去。
2019-03-31
你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时,会发现计算机的通信水远要得到对方的一个确认信息,才算完成,而不是说发出信息就完事了。这个笨办法,虽然看似降低了一点点通信效率,但是使得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非常可靠。
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通常不是这样的,说话的人把话说完,就以为完成了通信,并不管对方是否真的接收了我们传递的信息,或者理解了那些信息的含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进行有效的沟通,确认对方明白了你的意思,然后确认对方是答应你了,还是拒绝你了,不论什么结果,你总要有结论,到此,通信才算结束。
我们要随时牢记,通信要以确信对方真正接收到了你传达的信息和信息的含义,才算结束。
2019-03-31
如果你和外国人讲一个道理,最好的方法就是举他们熟悉的例子,而不是自己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例子。
中国的顾维钩先生是一个很优秀的外交家,他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向西方国家的代表讲述山东省对中国的重要性(当时日本想把山东省变成它的殖民地),用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就都明白了。顾先生说,孔子对中国人来说,相当于耶穌对西方人一样重要。西方人一直把耶稣的出生地耶路撒冷作为圣地,并且上千年了一直要夺回那个地方。山东是孔子的出生地,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就相当于耶路撒冷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他短短的几句话,就把意思说明白了。对方能听懂,不是因为对山东和孔子有多么熟悉,而是因为熟知耶路撒冷和耶穌。
好老师讲课,从来是把深奥的道理简单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反过来,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2019-03-31
与人有效沟通,重点不在于证明自己正确,而在于达到沟通的目的。很多人善于辩论,当时似乎讲得对方无话可说,甚至接受了他们的观点,但是事后别人一想,觉得好像被忽悠了,反而产生了很大的逆反心理。这种看似成功的沟通,其实是彻底的失败。很多时候有的人觉得,明明当时已经说服了对方,怎么没过多久对方就改变主意了。其实,根本不是对方改变主意了,而是他们从来就没有被说服过。在说服别人方面,花言巧语和雄辩的口才,水远比不过确定的事实。
2019-03-31
概括一下其实就4句话。
第一,有效的沟通要以对方的确认为准,不要以为话说出去了,别人就一定接收了你传递的信息。
第二,要以对方听得懂的话来沟通,切忌卖弄自己的知识,把简单的问题讲复杂了。
第三,沟通要简洁,切中要害。为了做到这一点,要对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
第四,善辩不等于好的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而非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
2019-03-31
如果能帮别人,就应该帮,但是如果很为难,就不要勉强,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对方你帮不了忙,这他们会赶快想别的办法。
每次别人请我帮忙,我通常会先把对方的请求分成4类,然后大致按照下面的原则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
第一,能力不及,不能帮上忙,直接在第一时间委婉拒绝。第一时间告诉对方的原因,我刚才已经讲了。
第二,能帮上忙,但是却不想帮,因为自己的代价太大。如果不想帮,就不要勉强自己,但也要及早通知对方。
第三,不论多困难都愿意帮,而且极有可能办成。这时,就答应对方,然后就全力去做。
第四,虽然愿意帮,有可能帮上,也可能帮不上。这时,要将自已的实际情况告诉对方,千万不要轻易许诺,不要拍胸脯。
2019-03-31
你的面子是一个常量,用一次就少一次,用完了,要很长时间才能攒起来。因此如果觉得帮别人忙太勉强,要用掉太多的面子,帮不帮要先想清楚。很多人帮完别人,总觉得自己用了很多面子,对方又没有感谢自己,心里不平。如果是这样,这种忙宁可不帮。
2019-03-31
最近看了你的数学考试卷子,发现有不少所谓粗心的错误,而出错的原因其实不应该简单以不小心(或者粗心)来解释,来糖塞,而是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你其实没有理解透彻一些基本概念,二是因为你做题的方法有点儿问题,喜欢跳步骤,这样会导致出错。
当然,你和我讲,如果每一步都写,会花很多时间以致做不完所有的题。事实上,写字的时间永远不会占考试很多时间,而如果因为缺了一个步骤看不明白,额外花时间思考,那可比多写两行字花的时间多。
Comment:有的代码虽然work,但是逻辑不对或者不完备,只是恰巧在常规业务输入或者QA的测试用例下对了。这会导致今后出错。
有的代码虽然原理对,但是写法过于tricky,也会导致今后自己都看不明白,别人也无法维护。
敲键盘永远不会占据开发时间的多少比例,如果因为没想清楚就动手,反复花时间思考重复的问题,比画流程图、写伪代码的时间多。
2019-03-31
上帝喜欢笨人的第二个原因是,人不懂得打摞边球,不懂得把利益最大化,因此凡事要留很大的余量,而当发生一些意外情况时,那些余量就会起作用。你经常会在机场看到有些人在安检口请求前面排队的人和工作人员让他们先进去,因为他们的登机口很快就要关闭了。或许大家出于同情让他们进去了,这样从表面来看他们节省了时间,但是经常占这种边际的便宜(打擦边球),早晚有一天会误了飞机,误一次飞机的损失,恐怕占几十次便宜都补不回来。
Comment:同样候机时间的例子在别的一些文章里恰恰是用来提出相反的建议的。
假设每次都按航空公司通知提前2-3小时到达机场,误机率极低,候机时间浪费得最多。
假设每次都试图踩着final call登机,误机率会很高,浪费的候机时间会短。
给出误机成本和候机时间的成本,总有一个折中策略是损失最小化的。一般都不会是全力追求零误机的策略。
如果在登机口的时间利用率很高,就能极大地降低候机成本,可惜我经过跋涉到机场后的状态,往往并不能支撑一两个小时的专注。
2019-03-31
我问你:“你是喜欢和聪明人做生意,还是和傻子做生意呢?”你恐怕会告诉我是后者,因为你觉得傻子的钱好挣。如果很多人都这么想,那么笨人做成生意的机会就多了。
从那以后,我恪守一个原则,不论对方挣多少钱,我只挣自己那一份就好,不要贪图对方的任何一点儿利益。这样一来,生意就能持久。
201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