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看到这么一段

Context 是人与人之间提高带宽的关键,有共同 Context 就可以用熟悉的类比来简化复杂的概念。 -- 李天放

这两天连续遇到两个例子,记录一下。

这个还要问

来自我和同事的一段微信对话。

A: xxxxxx?
我: 这个还要问
A: #¥%……&&……%¥#)(开始解释问题本身)
我: 我是说这个还要继续问某某。

“这个还要问”,用不同的语气说,还真是不一样。

我一边回某某的邮件,一边跟A聊天,脑子里是个三方会话。

A那时并没有参与邮件往来,是个两方对话。

双方的context不同,就需要多说几个字,把话讲完整。

当沟通从面对面,退化到电话,再退化到文字,丢失了太多信息。这个发现太重要,以至于Albert Mehrabian又因此留名了一个7/38/55法则。

你的眼睛为什么这么大啊

周六下午儿子和我的对话。

小笼包:爸爸,你的头为什么这么大啊?
我:因为我知道的东西多呀。
小笼包:你的眼睛为什么这么大啊?
我:因为我要看很多东西呀。
小笼包:你的耳朵为什么这么大啊?
我:因为我要听好多声音呀。
小笼包:你的牙齿为什么这么大啊?
我:因为我要吃好多东西呀。

他对我的回答不满意,又重置游戏再来一遍。

小笼包:你的眼睛为什么这么大啊?
我:因为我要看很多东西呀。
小笼包:爸爸你说:“因为我要看清楚小笼包呀”
小笼包:你的耳朵为什么这么大啊?
我:因为我要听小笼包好听的声音呀。
小笼包:你的牙齿为什么这么大啊?
我:因为我要把小笼包吃掉呀。

我心想,这小子以后脱单无忧了?!

后来跟小笼包妈妈讲这个故事,1秒不到就跟我回了一句“小红帽”。土味情话变成角色扮演了……

img

没有足够的context,真的需要更高带宽,更大数据量才能保持信息传递不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