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事处在一个等数据的状态,一边根据已有的数据优化代码,一边把各种数据处理、实验、报告生成都尽量自动化)

上周尝试了一些云服务。

Travis CI

常在GitHub上看到项目的readme里面有个代码编译结果的图示Build Status,感觉挺好玩的。于是我也去赶了个时髦,把这个blog源文件也CI了一下。

或许在GitHub Pages托管的时候,很少遇到Jekyll编译出错的情况,不过万一以后想把blog托管在别的地方,就可能遇到gem升级之后,Jekyll各种报错了。这时要是只生成了一部分静态页面,还把这半成品发布了,那多囧啊。

用Travis CI的话,可以通过脚本,只有当jekyll顺利生成全部静态页面之后,才把整个_site目录更新;否则发个邮件提示下出错了,对网站不作任何改动就好。https://github.com/Sibylus/sibylus.github.com就是个例子,源文件放source branch,如果build成功,就把结果push到master branch去。

AWS

实验室里的台式机实在是太慢了,装个Ubuntu用起来卡得难以忍受,干脆弄个EC2跑跑轻量级的计算。

目前主要用来架了个VPN,方便回上海的时候上“Internet”用。(本来是想直接拿家里路由架VPN的,结果刷了个Tomato Toastman的带VPN后缀的固件,只有PPTP client,没有PPTP server,iOS要用OpenVPN貌似得越狱?还是算了。)

AWS Instance选在了Tokyo,国内访问未被墙(不知道与我绑了个qingpei.me的子域名有没有关系)。我从学校ping的话,大概80ms,略有延迟,不过又不用补刀,延迟一点点无妨。

顺便推荐下mosh,这个shell在高延迟、高丢包率的网络条件下,连远程机器实在是舒心。大多数时候,远端的主机速度如何并不太影响体验,只是RTT高的时候,键盘敲一下,过一会shell才显示,对于码农们来说就是卡、很卡、非常卡。mosh用其提出的Stat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大幅降低了感受到的延迟。再加上其他一些功能,比如Unicode在不同平台的处理、比如client换个IP不会中断连接等等,让我看到了iPad Cellular之类的设备远程访问主机进行编程的可能。以前看到过geek这么做,不过是在学校里拿iPad连着校园网访问学校机房的Linux主机干活。我猜想,如果连的是Linode、EC2或者Rackspace的主机,ping一高,这种编程方式的体验就会急剧下降了,mosh的出现算是拯救这么一批人的世界了。

买了俩域名

看到edwardtoday.com还能注册,拿下。

看到qingpei.us能注册,也拿下。

qingpei.me每年续费够上面俩域名加起来的费用,真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