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 warfalcon 的公众号推送里看到这个视频——《当你想放弃时,看看这群鸭子》

IMG_7173

原片在腾讯视频找到了。

https://v.qq.com/x/page/m03767obrwd.html

warfalcon 发出来的时候说:数一下最后那只鸭子失败了多少次,下次失败时努力这个数值上再多试一次。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数啊?

人嘛,就是懒。肯定没数吧?

没关系,我帮你们数了。

在很久前的一期《科技袁人》中,袁岚峰说:

何祚庥和于敏曾私下交换过意见,中国研发氢弹是以美国和苏联已经成功研发为前提的,如果没有美苏的成功范例在先那么我们也绝不会敢于闯这个重大难关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做过高的估计。原创和追赶有本质的区别,原子弹最大的秘密是什么,其实就一句话,『原子弹可以被制作出来』,只要知道这一句话,你就已经获得了最关键的信息,因为只要知道了这一点,你就有了必胜的信心知道肯定存在可行的技术路线,所有的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把这个技术路线找出来。

我点了「在看」之后,评论的大意也是,大家都在第一级的时候,失败是普遍现象;而第一只鸭子成功上台阶后,很快就有好几只鸭子迅速跟上。「能上去」这个事实被发现之后,大家就不再纠结能不能,而只用专心寻找方法和调整技巧了。


不到一个月前,「辉哥奇谭」发了个图总结道: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想赢没啥秘密
第一、选择一个正确而且足够远大的目标
第二、围绕目标配置资源,这意味着对很多无关的事情说 No,也意味着聚焦,对目标紧密相关的事情配足资源
第三、对你配足资源的事情投入足够的脑力资源,确保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很多人对某些事情下了重注,但深度思考严重不足。

如果读者感觉这和巴菲特传递的态度很相似,那就对了,辉哥过去几年一直在往价值投资的方向努力并取得了成功。

这里的一二三是否有序呢?我认为是有的。即,先有目标,才能判断什么是「对的事」,然后去追求更高效地做那些对的事才有实际意义。

为什么第一点要强调「一个」呢?因为我深深地感觉到,当下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扰,其实根源都是多目标、变动的目标带来的。

对每个目标,团队都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但是同时考核多个目标,在「围绕目标配置资源」这个环节就会冲突,哪个目标是重要的?优先的?不同的相关方有不同的看法。

要不怎么说项目集管理比项目管理高级呢,一个追求多目标总体收益,一个追求单目标收益最大,难度不在一个层次上。


P.S.

某件事第一次被证明可行之前没人会做,证明一次就迅速有大量人掌握。这其实是个普遍现象。

很多经典的 paper 现在看来都是提出了一个近乎于常理的论点。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体系结构课学阿姆达尔定律时,真的觉得这个定律翻成人话不就是「并行计算能取得的加速上限是能并行的那部分工作和并行任务数」,跟中学应用题出一道「A 地往 C 地搬砖,分两段,一车在 AB 往返,每次运 xx 块,N 车在 BC 往返,每次运 yy 块,给定距离和车速,问若干块砖需要运多久、多少次才能完成」有啥区别……然而这个定律重要到出现在教科书的关键位置。更神奇的是,古斯塔夫森追加定义了串行度这个概念之后,又提出了一个换个姿势再说一遍的古斯塔夫森定律,成功把名字留在历史上。

我小时候的语音识别助手是 IBM ViaVoice,那时候需要用耳麦近距离拾音,录几十分钟的训练素材,还必须按要求一字不差地说指令和屏幕上的文字。输入文本的时候,往往是很尴尬的,比如:

床前明月光逗号换行
疑是地上霜句号换行
举头望明月逗号换行
低头思故乡句号

现在呢,各种远场识别、多轮对话,普通话相对标准的内容产出者,用语音输入法写草稿的大有人在。

当新方法被发现后,各种模式识别任务的错误率被一次次大幅改善。

为了让语音识别不被吐槽,多少人努力了几十年。

img
img

当新技巧、新训练方法被开发出来,人也在不断刷新体能极限。是前人不努力吗?肯定不是。

为了跑进 10 秒,人类前赴后继尝试了多少年?而当有一人跑进 10 秒后,世上很快就有好几人了。

img

人类离两小时跑完马拉松已经不远了。非正式比赛的成绩,已经被Eliud Kipchoge在 2019 年 10 月突破了。

imrs.php